|
末日預言鬧得沸沸揚揚的511都已經過去了,營建署現在才在發布99年第4記的住宅統計資訊,想不懂,在網路時代資訊快速傳遞的現況下,落後近半年的住宅資訊,其殘存的價值有多少。 報載,內政部營建署5月11日公布99年第4季住宅資訊統計,各項指標凸顯去年第4季房市交投火熱,可看出政院因擔心房市過熱,不得不祭出金融工具及奢侈稅「打房」的原因。 奢侈稅都已經要上路了,現在還在用第4季的數據為奢侈稅護身,出刀未免也太慢了,換句話說,有沒有這把刀好像已經不大重要了。 內政部營建署昨天公布的資料顯示,全國總家戶數為793萬7,024戶,較98年同季增加1.68%。全國住宅存量總計790萬3,525宅,較98年同期增加0.83%。 去年Q4全國新增住宅建造執照核發2萬3,490宅,較上季增15.69%,較98年同季增加28.90%。全國新增住宅使用執照核發2萬1,022宅,較上季增加6.59%,較98年同季增加20.91%,顯示去年底建商不斷加碼新案。 五都當中,新北市存量147萬宅居全國之冠,新建案或第一次移轉登記的新成屋也是新北市居冠,新成屋約有5,142棟,領先台北市2,885戶,而買賣(含中古屋)近3萬棟,比台北市1.6萬棟多出近1倍。 如果說,這是引發政府擬出奢侈稅的主因,未免也太過沉重,再怎麼說,房地產還是一個屬地性很濃厚的內需型展業,如果外部經濟不夠好,房地產絕對是蕭條的;如果房地產景氣很好,那就表示台灣的外部經濟肯定是更好的。 所得追不上房價,是所得的問題多,還是房價的問題多? 台灣的經濟繁榮,造就房市買氣;但是未合台灣經濟大成長,卻反應不到所得增加?這應該是M型化愈來愈劇烈的影響吧!中小企業主賺到錢,收入愈來愈多,(就單看台灣出口貿易持續成長,外匯存底不斷創新高,便可得知),中小企業主並將獲利移轉到房地產,這樣的邏輯很正常。 不正常的是,企業主的獲利,並未分享給員工,讓員工加薪,讓員工的所得提升,而且這變成是一種普遍現象。所以,台灣整體經濟有成長,但是員工所得並未增加,老闆們把賺到的錢拿去買房,房價愈來愈高,員工的購屋能力卻是愈來愈低。 從這個角度來看,這顯然是結構性的問題,不單單是任何打房政策可以改變,也不是增加住宅供給就可以讓中產階級買得起房子。 去年第四季的房市熱況,不過是中高所得者獲利豐厚的反應,打房卻是打不到他們,即便奢侈稅確實有發揮抑制短期投資的效果;但是對於中長期置產的中高所得者卻沒有影響,這也是奢侈稅2個多月以來,沒有出現預期降價的主要原因吧! 資料來源:2011.5.13 住展房屋網 |
留言列表